1979年3月5日傍晚,新华社向公众宣布:“鉴于越南军队多次对我方发动攻击,中国边防部队不得不进行自卫反击,现已实现目标。从3月5日开始,中国军队将逐步返回国内。”
差不多同一时刻,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总指挥许世友也接到了中央军委的电话,电话里说:“马上带着部队撤回到中国境内。”
此刻,我们的军队刚刚攻克了越南北部的重要城市谅山。在我们强大的火力攻击下,谅山城内一片狼藉,断壁残垣随处可见。原本负责守卫谅山的越南军队早已不见踪影。
我们的先锋部队已经接近越南的首都河内,只剩下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只要许世友一声令下,我们就能在半天之内抵达河内城下。然而,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将,许世友明白军人必须严格遵守命令的道理。因此,他下令部队立刻集结,有序向北撤退。
到了3月16日,我们的军队已经全部撤回。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一共进行了28天,我们只用了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向全世界展示了保卫国土的决心。
许世友在当兵打仗的时候,曾经向领导提交了两个作战计划。如果这两个计划被采用,或许世界历史就会被重新书写。
许司令是个敢打敢拼的人。
1981年7月25日,许世友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的从军经历:“从士兵到班长,我参加了十几次战斗;当排长时,参与了上百次战斗;到了连长,更是经历了三百多次战斗......”
这仅仅是在许世友担任初级军官时参与的战斗。后来,他成为了军分区司令、纵队司令乃至兵团司令,经历的战斗多得数不清。许世友通过实战不断学习,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许世友是一位从红四方面军出来的老战士,在指挥作战时,他沿用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风格,特点是力量强大、勇猛果敢、不畏牺牲。
在解放战争期间,许世友又加入了粟裕的队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战士。粟裕是个决策果断、勇于冒险的将领,所以华野军区非常适合许世友展现自己的才能。
由此可见,许世友之所以有这么强势的指挥风格,不仅因为他性格豪爽,还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使然。
如果许世友在抗日战争结束后加入了林彪指挥的东北民主联军,考虑到林彪做事谨慎,计划周密的风格,许世友可能无法达到他在华东野战军中的那种成就。
从参加黄麻起义的农民武装,到成为南京军区的司令员,许世友几乎在军队的每个职位上都待过。无论是最基本的士兵训练,还是大规模部队的指挥,他都了如指掌。即使没有上过军校,他也能够自如地指挥成千上万的士兵。
因此,许世友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蛮干的人。在指挥战斗时,他很擅长分析情况,同样具备像林彪那样的精算能力,但又比林彪多了几分胆识。
毛主席曾经说过,杨成武就像古代的赵子龙,那么许世友呢,就像张翼德一样。他表面上看起来直来直去、英勇无畏,但其实心思缜密、考虑周全。济南战役是我们军队第一次攻打敌人防守严密的大城市。在战役开始之前,毛主席特别点名让许世友来指挥这场战斗。
事实证明,许世友没有辜负毛主席的信任。在他的指挥下,号称坚不可摧的济南城只坚守了八天,我军还成功俘虏了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王耀武。
说起济南战役,那时候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有很多能打硬仗的将领。毛主席选择让许世友指挥这场战役,也是经过了仔细考虑的。
济南在当时是国民党军队在华北地区的重要堡垒,也是解放军第一次正面进攻拥有10万以上守军的大城市。这场战役的结果对双方来说都非常重要。
济南之战不仅要赢,还要赢得漂亮彻底。我们得通过这场战斗展现强大的气势,让华北地区的国民党残部感到震慑,从而放弃抵抗。
所以,并不是别的将领能拿下济南,要想取得“秋风扫落叶”的胜利,非许世友这种“狠”人莫属。
济南战役是许世友的成名之战,其实他在孟良崮战役、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中也有出色表现。他也成为我军中最擅长打硬仗和恶仗的将领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让许世友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背后也有同样的考量。
当时,南京军区几乎控制了东南沿海的所有地方。国民党在很多靠近大陆的岛屿上还有军队驻扎,蒋介石想让这些岛屿成为反攻大陆的跳板。因此,南京军区的备战级别远高于其他军区,是大陆与台湾对抗的最前线。
从许世友的军事生涯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天生的硬仗高手,一次次的战斗都证明了他的实力。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越南军队刚刚把美国军队赶了出去。那时候,越南军队不仅装备了很多从美军那里缴获的先进武器,而且大部分士兵都经历过实战,经验非常丰富。
在战争爆发前,邓小平就明确了这次战争的基调,那就是“时间有限、空间有限、规模有限的惩戒性作战”。
这场与越军的战斗不仅非常激烈,而且需要迅速完成。这要求指挥官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和决策能力。在这种情况下,许世友是最合适的人选来指挥这场战斗。
两个足以使越南覆灭的战争
1973年,中央军委为了帮助高级将领更好地了解全国的战场情况,决定调换八大军区的司令员职位。其中,许世友与原广州军区的司令丁盛换了位置,成为了新的广州军区司令。
许世友来到广州军区时,越南战争已经接近尾声,但我国仍然没有停止对越南的援助。几乎所有物资都是通过广州军区送往越南的。许世友一向喜欢到前线部队去检查工作,因此他对中越边境的交通和地形非常熟悉。这也是邓小平选择让许世友担任对越自卫反击战总指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978年底,中央军委在北京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主要议题是讨论中国和越南之间的领土争端以及可能采取的军事行动。昆明军区司令杨得志和广州军区司令许世友都参加了这次会议。
许世友提出了一个观点:“要打就狠狠地打,通过这一战,彻底消灭越军的有生力量,从而根除后患。”
许世友制定的作战计划是:集中主要兵力在杨得志指挥的西线兵团。这支兵团将通过老挝作为通道,直接进攻越南中部。进入越南境内后,他们将一路向北,与东线兵团汇合,从而一次性消灭越南北部的敌人。
许世友真是我军的猛将,出手总能抓住关键。他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精准地分析出了越南军队防线的弱点。越南打起了侵略仗,首先波及的就是老挝,接着才是柬埔寨。
我军决定反击越南时,越南已经结束了老越战争,将主要力量转移到了进攻柬埔寨的行动上。当时,越南在老挝的驻军人数只有5万,而且大多是杂牌军。
如果中央军委同意许世友的作战方案,西线部队就能轻松突破,直接攻入越南中部,将越南一分为二。这样一来,越南北部的部队就无法撤退了。军方估计,越军可能会损失大约三十万人,这差不多是他们总人数的一半。
邓小平经过深思熟虑,拒绝了许世友提出的迂回包抄策略,最终决定以东线部队为主力,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案。许世友对此感到困惑,问道:“既然有能力把敌人彻底击溃,为什么还要留他们一丝生机?”
邓小平说:“我们不是要打残越军,你的计划很周密,如果真的打残了他们,恐怕两国之间的仇恨会持续很久。而且我们还需要经过第三国借道,这会牵扯到很多外交问题。”
尽管采取了谨慎的正面进攻策略,许世友还是展现了我军的英勇,依靠我军强大的炮火支持,越军在边境的据点很快就被摧毁。仅仅十天,我军就成功占领了高平、老街等地。
到了2月27日,我军已经基本控制了谅山以北的所有地区。现在只要拿下谅山,河内就会在我的炮火攻击范围之内,越军将无处可守。
3月1日,我军集中兵力对谅山发起了总攻。谅山是越南北部的最后一道防线,黎笋非常清楚它的战略意义,于是赶紧派出了首都防卫军最精锐的第308师,紧急增援谅山。
为了阻止我们的部队前进,第308师无视国际规则,对我军使用了有毒气体。这让许世友非常愤怒,他随即调动了超过300门大炮,在短短的30分钟内向谅山城里倾泻了大量炮弹。
许世友特别给炮兵司令部打了电话,强调:“要让谅山的房屋无一幸免。”
在我们军队猛烈的炮火攻击下,第308师遭受了重大损失。到了3月4日,越南军队的阵地再次受到了我们两个师的猛烈进攻。由于损失严重,第308师剩下的部队只好撤回了河内,把谅山交给了我们。
由于中国政府在3月5日宣布“目的已经达到”,许世友也接到了撤退的命令,我军开始向北有序撤离。然而,黎笋政府却无耻地对外宣称:“越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已经击退了中国军队。”
许世友忍无可忍,于是向中央军委递交了第二套作战方案。这个方案更加大胆,是第一套方案的升级版。我军直接进军柬埔寨,消灭越军在那里的精锐部队。
因为北方战线吃紧,原本进攻柬埔寨的越军正在向北支援。如果我军直插柬埔寨,能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越军肯定大乱。
但是,中央军委还是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许世友的计划。部队还是按照原计划撤回到中国境内。之后,中越边境就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两山轮战。
历史可能迎来转折点
近年来,不少影视和文学作品都生动地描绘了中越边境冲突的艰难与残酷,这让很多人觉得许世友提出的策略能够彻底解决问题,让大家不再受边境争端的困扰。然而,当时的中央军委却做出了一个被认为不太明智的决定。
要说越军在抵抗美军时的表现,可真是让人佩服。咱们仔细看看,越军的顽强程度,可远不是当年朝鲜战争里的那些联合国军能比的。越南和中国一样,历史上也经历过很多屈辱,越军就是在一次次抵抗外来侵略的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战斗意志非常坚定,跟咱们解放军差不多,都是不屈不挠的。
许世友的作战计划或许能消灭90%的越南正规军,但这会引起两国之间的民族仇恨。无数越南百姓会化身为游击队员,昼夜不停地与我军对抗。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在2月到3月间发生的,那时候越南的雨季就要开始了。越南北部的地势本来就复杂,有很多热带雨林。雨水一多,那些山路和小径就会变得非常泥泞,这给我们的后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越南在边境问题上对中国采取挑衅态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背后有苏联的支持。当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苏联一直想通过越南在南方牵制中国。如果中国和越南爆发全面战争,苏联甚至可能对中国动手。
在国际形势方面,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这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与此同时,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邓小平在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计划,所以这段时间对中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我们必须谨慎行事,不能冲动,浪费了这个黄金时期。这也是邓小平在战前就提出的“三个有限”的主要原因。
从打仗的角度看,许世友的计划很合理,按当时的解放军的士气,确实有可能给越南带来沉重打击。但是打仗归根结底是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论是通过老挝还是直接进入柬埔寨,中国都可能会卷入与越南的大规模战争,这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最后的话
对越自卫反击战不仅展示了许世友卓越的军事才能,也体现了邓小平深远的战略思维。
虽然后来中越两国在边境持续了10年的对抗,但对抗的强度总体较小,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配资评测网,专业实盘策略服务,十大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