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宫斗非得你死我活?清朝一位皇贵妃偏偏反其道而行——无子无宠却熬过五朝皇帝,亲眼见证了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进京……超长待机的“宫龄”让这位皇贵妃成为晚清后宫中极为特殊的存在,那么她又是如何在紫禁城安全“活到退休”的呢?
顶级世家的“免选秀通关卡”
天津博物馆中收藏着现存的唯一一方清朝后妃用印,它体积大,镌工细致,是非常难得的珍品。玺的正面用满汉两种文字铸成,汉文为阳文“祺皇贵太妃之宝”。而这位祺皇贵妃,正是前面所提到的那位后妃——她是咸丰皇帝所有后妃中最后去世的,是清朝唯一一位历经五朝的后妃,也是定陵妃园寝最后一个入葬的妃嫔……所有的一切,还得从她的家世说起。
祺皇贵太妃之宝银玺。来源/天津博物馆
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月二十四日,佟佳氏含着金汤匙在佟家出生了。这个佟家可不是一般的豪门,他们属于镶黄旗佟佳氏佟国纲一支,是清朝的政治“顶流”之一:
顺治帝孝康章皇后(康熙皇帝母亲)、康熙帝孝懿仁皇后和悫惠皇贵妃,以及道光帝孝慎成皇后(舒明阿之女,佟佳氏的姑母)全部出自这一支;这一家还出了多位“驸马”,比如佟养性称施乌里额驸,佟国维长子叶克书之子舜安颜娶了雍正帝的同母妹妹温宪公主为和硕额驸,阿松彦之子方元娶了多罗公主为多罗额驸……
在这样的家世背景下,当其他旗人姑娘还在为选秀成功熬夜练习各类技艺时,咸丰八年(1858),15岁的佟佳氏已经绕过复杂的选秀流程,拿着选秀“VIP直通卡”进入了紫禁城,直接被封为祺嫔,成为一宫主位。要知道,咸丰朝入宫的新人初封是嫔位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孝贞显皇后,也就是慈安,另一个就是咱们文章的主角祺嫔佟佳氏,也就是后来的端恪皇贵妃。同期通过选秀入宫的姑娘,大多只是贵人、答应,甚至还有不少“陪跑”失败回老家的。这位佟佳氏,一开局就站在别人奋斗十年的终点线上。
“头等侍卫裕祥之女著封为祺嫔,候补员外郎桂祥之女著封为玉贵人,均于三月二十五日进内,钦此。”
根据内务府《鸿称通用》里的记载,“祺”字的满文意思为“福分”“福祉”,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承乾宫祺嫔接册。《清史稿》记载:
佟佳氏。事文宗,为祺嫔。同治间,尊为皇考祺贵妃。宣统初,尊为皇祖祺贵太妃。薨,谥曰端恪皇贵妃。
“隐形冠军”的生存哲学
在深宫这片暗流涌动的是非之地,佟佳氏却以其独特的生存智慧,生动展现了什么叫“职场隐身术”——当其他嫔妃还在为争宠绞尽脑汁时,她早已参透了紫禁城的生存法则:在这座天下最豪华的“牢笼”里,最大的智慧不是如何脱颖而出,而是如何恰到好处地隐藏自己。
佟佳氏端恪皇贵妃的影视形象。来源/影视剧 《垂帘听政》
入宫三年后,影响佟佳氏一生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咸丰十一年(1861)七月十五日,咸丰帝在热河行宫病重,十七日清晨便逝去了。这个时候的佟佳氏刚满十八岁,面对骤然巨变,无儿无女的她并没有慌乱了阵脚,即使有着显赫的家世,也没有随意“倒戈”,陷入政治斗争中,以至于史书上对她也没有过多的记载。或许正是佟佳氏的安分守己,才让她在同治朝,受到了两次晋封——
第一次是两宫皇太后(慈安、慈禧)以“冲喜”为由对后妃进行大规模封赏:
朕惟皇考大行皇帝,敬荷康慈皇太后抚育深恩,在位之日,叠晋尊封,奉事东朝,问安视膳,直数年如一日。……皇考大行皇帝妃嫔承侍宫闱,恪恭淑慎,均宜加崇位号,以表尊荣。……祺嫔晋封为祺妃,……。所有应行事宜,著该衙门察例具奏。(《清穆宗实录》卷六)
慈禧和慈安的影视形象。来源/影视剧《两宫皇太后》
第二次则是在同治十三年(1874),同治帝奉慈安、慈禧两宫皇太后懿旨:“祺妃著封为祺贵妃”。(《清穆宗实录》卷三七三)
但是就在第二次封赏后不久,1875年,同治帝也逝世了。再次迎来皇位更换的佟佳氏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每一次晋封都不是终点,而是新一轮谨慎行事的起点。
在光绪朝,佟佳氏的生存艺术也愈加成熟。在这三四十年间,佟佳氏虽然没有再次晋位,但她始终保持着“咸丰遗孀”的身份,既不过多地参与到后宫的是非争斗中,也不对前朝政务流露出过多的关心。等到宣统帝继位,循例继续颁下晋封诏令:
“祺贵妃,瑜贵妃、珣贵妃、瑨妃,瑾妃,侍奉大行太皇太后历有年所,淑顺克昭,均宜加崇位号。”
清光绪,光绪款粉彩云蝠纹直颈瓶,来源/故宫博物院
于是这位佟佳氏再次上升一个位次,来到了皇贵妃的位置,被尊为“祺皇贵太妃”。此刻的佟佳氏,已经成为后宫中年资最长、地位最尊贵的女性之一,从一个青涩的嫔妃,蜕变为了深宫中的“活化石”。天津博物馆的那方银印,正是她这场漫长生存游戏的最佳见证——这不仅是清朝唯一留存的后妃用印,更是一个王朝兴衰的沉默见证物。
五朝风云尽收眼底
翻看佟佳氏的故事,她不像那些充满戏剧性的后宫宠妃,一生大起大落。她更像紫禁城深处一座沉默的钟表,静静地走过了67个春秋,用自己的生命,丈量了一个王朝从崩塌到湮灭的全部过程。
当她还是祺嫔时,英法联军的炮火轰开了北京城门,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也在烈火中被损毁,咸丰皇帝弃京而去,逃亡热河。
“初八日卯刻,圣驾携后妃、诸王大臣、侍卫等官,仓皇赴木兰而去。闻驻驾热河,人心大恐。初九日,官眷商民人等,纷纷出城逃避,闻自彰仪门至保定,一路车马行人,拥挤不断。十一日,留守内城王大臣等,在内阁政事堂会议一次,均无定见,旋即散去。是日,将巴酋由刑部放出,暂居高届,供给丰美。”
咸丰帝的影视形象。来源/影视剧《火烧圆明园》
同治年间,新帝年幼,她又亲历了辛酉政变的血雨腥风,目睹着慈禧与慈安两宫太后的权力博弈。佟佳氏的地位在一级一级地向上提升,面临的抉择也变得愈加艰难。
光绪年间,内忧外患并存。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被斩杀在菜市口,皇帝也被幽禁于西苑瀛台。
“(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十日,上率百僚,晨贺太后万寿,起居注官应侍班,先集于来薰风门外,上步行自南海来,入德昌门,门罅未阖,侍班官窥见上正扶阉肩,以两足起落作势舒筋骨,为拜跪计。须臾忽奉懿旨‘皇帝卧病在床,免率百官行礼,辍侍班。’上闻之大恸。时太后病泄泻数日矣,有谮上者谓帝闻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尔死。’”
嗣同的影视形象。来源/影视剧《一刀倾城》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她随着慈禧、光绪仓皇西逃。从紫禁城的金碧辉煌到荒村野店的油灯如豆,在“逃亡”的路上,整个帝国的疮痍尽数展现在眼前。
1908年,光绪与慈禧相继离世,佟佳氏在悲凉中迎来了溥仪的登基。此时的后宫,早已不复当年的繁华,空荡荡的宫室里只余下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嬷嬷。65岁的她被尊为祺皇贵太妃,成了紫禁城中辈分最高的女性,却也是这座宫殿最孤独的守望者。
清,金镶珠花蝠簪。来源/故宫博物院
1910年3月,她在长春宫安详离世。而这位佟佳氏绝不会想到,就在她去世的94天后,武昌城头的枪声宣告了清朝的终结。仿佛上天特意安排,要让这位见证了王朝兴衰的老人,带着完整的回忆离开,不必亲眼看见最后的结局。
如今,当我们凝视天津博物馆中那方“祺皇贵太妃”银印,仿佛还能看见一个孤寂的身影,静静地站在历史的长廊中。她不是权力的主角,却是时间的证人;她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却为后人留下了一个王朝的超长记忆。在这座人人争当主角的紫禁城里,佟佳氏偏偏选择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在权力中心,以不争为争,用67年沉默见证一个王朝的崩塌,最终以“端恪”为谥(意为“端庄敬慎”),恰如她一生的注脚。
清咸丰,绿釉刻云龙纹花盆。来源/故宫博物院
配资评测网,专业实盘策略服务,十大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